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司法為民——白銀法院傳承“馬錫五審判方式”踐行司法為民初心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2-04-13
字號:A A    顏色:

  近年來,白銀法院大力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新時代價值,全力推進全方位、無死角、無差異的訴訟服務,積極搭建社會綜合治理“橋頭堡”、夯實線下訴訟服務“主陣地”、打造線上訴訟服務“快車道”、實現糾紛精準調處“短平快”,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xù)。

 

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搭建社會綜合治理“橋頭堡”

  白銀市中院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大力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結合萬人成訟率大數據分析,根據轄區(qū)訴訟案件特點,縣區(qū)法院將訴訟服務中心與縣區(qū)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對接融合,對當事人準備起訴的矛盾糾紛案件,通過訴訟引導進入綜治中心,先由綜治中心司法、信訪、行業(yè)調解、律師調解等窗口聯合先行調解,對達成調解協(xié)議當事人要求司法確認的,及時引導到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司法確認,對調解不成的及時立案。三年來,全市法院6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重大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75%,形成了以“黨委領導、法院推進、關口前移、一站解紛”的訴源治理工作模式。同時,白銀市中院黨組立足市域實際,深化“五治融合”,以人民法庭建設為抓手,與鄉(xiāng)村兩級綜治中心相銜接,建立了“人民法庭+綜治中心+人民調解組織”的工作機制,發(fā)揮人民法庭“引導分流+辦案指導+參與治理”職能,邀請村內德高望重的村民、鄉(xiāng)賢能人、法律明白人參加,統(tǒng)籌解決轄區(qū)內的矛盾糾紛,推進“無訟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形成“社會調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糾紛遞進分流模式。三年來,全市21個人民法庭受理各類案件21405件,同比下降5.4%,充分發(fā)揮人民法庭解紛的“橋頭堡”作用。

 

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夯實線下訴訟服務“主陣地”

  白銀市中院認真研究“馬錫五審判方式”內核價值,針對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實際,白銀市中院積極推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打破以往被動的線下服務模式,全市兩級法院與工會建立“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職工法律服務、糾紛化解窗口,由工會選派調解組織或調解員入駐,與法院工作人員共同負責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推動糾紛化解端口前移。與金融監(jiān)管部門聯合建立“法院+金融”訴調對接中心,金融訴調對接中心主要以訴前調解為主,創(chuàng)新采用金融債權案件規(guī)?;?、專業(yè)化、集約化審理方式,統(tǒng)一裁判標準和尺度,集中審理涉及保險、票據、破產、信用證、金融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委托理財合同等民商事糾紛,開啟了全市法院金融案件審判從粗放向精細轉變,風險防控從被動向主動轉變的新模式。除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組織對接外,在全市兩級法院聯合司法局設立法律援助中心駐人民法院工作站、律師調解室,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幫助、訴前調解、信訪化解、法治宣傳等一站式服務,幫助群眾解決法律困難。實現了“人民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我們的訴訟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標。三年來,全市法院訴前引導調解16995件,調解成功6229件,辦理司法確認625件,10%糾紛解決在立案之前。

 

依托“智慧法院”建設,打造線上訴訟服務“快車道”

  “馬錫五審判方式”歷經七十多年的發(fā)展,需要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白銀市中院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將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入其中,為推進矛盾糾紛在線解決、實現“互聯網+社會治理”提供了新動能。白銀市法院通過申訴信訪平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甘肅平臺)、甘肅法院訴訟服務網、云上法庭、人民法院送達平臺等在線解紛平臺,推動網上服務功能集約化,實現立案、導訴、查詢、送達、調解、庭審、執(zhí)行等業(yè)務的有機融合,打造全天候、全地域、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務。同時,還開展網上訴訟引導,安裝“天平陽光智屏”,在白銀市中院微信公眾號訴訟服務板塊設置白銀中院“小法管家”,嵌入了7*24小時專業(yè)法律AI客服,提供語音咨詢法律問題,包括便捷查詢下載的多類型文書模塊、提供多種法律費用計算場景的費用計算器,滿足群眾多元的訴訟需求,從訴前化解到立案、審判和執(zhí)行全流程在線運行,既讓老百姓解紛“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為可能,也為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提供了有力支撐。三年來,全市法院網上立案7686件,網上庭審1766件,網上調解6651件,電子送達4857件,做到訴訟業(yè)務“自助辦”“快速辦”“智能辦”。

 

創(chuàng)新工作品牌亮點,實現糾紛精準調處“短平快”

  白銀市中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深化“馬錫五審判方式”精神內涵,緊緊抓住群眾普遍呼聲較高、矛盾易發(fā)的重點領域,打造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司法品牌。家事審判暖民心。全市兩級法院和派出法庭建立了少年家事審判法庭,注重突出發(fā)揮家事審判情感治愈功能,與民政、婦聯、團委、工會等建立協(xié)調聯動化解機制,把熱愛家事審判、熟悉民情,且符合條件的婦聯、工會等工作人員提請任命為人民陪審員,共同參與案件審理、調解和入戶走訪、調查工作。并由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法官擔任家事審判合議庭成員,建立庭前心理咨詢機制,在離婚案件中引入心理干預機制。三年來,家事案件服判息訴率達到91.4%。服務棚改保民生。隨著全市舊城改造,在棚戶區(qū)集中改造區(qū)設立法官聯系點,選派熟悉征收政策、審執(zhí)經驗豐富的法官擔任合議庭成員,堅持一線辦案、現場調處,三年來,幫助居民快速調解及司法確認繼承、析產、確權等糾紛687件,累計接待群眾咨詢5978人次,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保障棚戶區(qū)改造工作的順利開展。巡回審判便民訴。堅持力量下沉,根據糾紛特點廣泛布局,各具特色推進巡回審判。白銀區(qū)在交警大隊設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安排專人駐點辦公,在事故處理的第一時間提供法律咨詢、訴前調解和司法確認等司法服務。會寧縣法院結合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的特點,派出法庭在所轄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集市巡回審判點。景泰縣法院結合產業(yè)園區(qū)項目建設,在產業(yè)園區(qū)設立法官工作室。同時,結合鄉(xiāng)村振興和城鎮(zhèn)化建設,在異地搬遷小區(qū),建立社區(qū)巡回審判點,側重解決新小區(qū)、新居民物業(yè)糾紛,各巡回審判點由最初的單純法官定期巡回,到常態(tài)化地實體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