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群眾遇到矛盾糾紛時,常常陷入‘跑斷腿、磨破嘴’的困境:鄰里矛盾得去司法所,信訪問題需對接信訪局……部門分割、資源分散的治理模式,不僅降低效率,更可能激化矛盾。如今走進集信訪接待、多元調解、法律服務、心理疏導、速裁快審、司法確認、交辦督辦于一體的一站式綜治中心,實現了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化解、‘全鏈條’解決,讓群眾最多跑一地”。平涼市靈臺縣綜治中心專職人民調解員(原綜治中心主任)李喜學介紹說。
近年來,平涼市靈臺縣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chuàng)新“332”工作模式,以資源整合、機制創(chuàng)新、科技賦能、服務實戰(zhàn)”為目標,全力打造矛盾化解、法律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綜治中心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集散地”、多元解紛的“橋頭堡”、社會治理的“晴雨表”,構建起“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平安新動能。
做實“三個強化”,嚴把保障關
“綜治中心已引入金融借貸、物業(yè)房產、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行業(yè)性專業(yè)性調解組織11個,設置了4個調解室,公開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18名,同時聘請一批退休老領導、老法官、老干警充實到專職調解隊伍,為矛盾化解提供有力的保障?!膘`臺縣綜治中心負責人王龍飛介紹說。
為著眼解決資源整合不夠、調解力量不足等問題,靈臺縣堅持問題導向,整合力量資源,強化陣地場所建設,選優(yōu)配強調解員隊伍,全力保障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
強化責任落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落實個案補貼,最大限度激發(fā)調動調解員工作積極性。成立了“三調”對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強化隊伍建設。綜治中心配備科級正副主任各1名、選調一般工作人員3名;從全縣退休干警、離任村干部等人員中公開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18名,其中鄉(xiāng)鎮(zhèn)及城市社區(qū)各1名、縣綜治中心4名,專門開展矛盾糾紛調解;法院、司法、信訪、人社等職能部門選派工作人員以常駐或輪駐或隨叫隨到方式進駐綜治中心,指導開展相關業(yè)務工作。
強化陣地保障。按照“服務群眾、高效便捷、利民惠民”的原則,縣級綜治中心整合各類社會治理資源,按照“1廳+N室”建設標準,分別建成了群眾接待大廳和綜合辦公室、個人調解室、吹哨調解室、心理咨詢室、司法確認室等功能室,建立首問負責、分析研判、“三調”對接等管理制度,落實“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各類事項集成辦理,實現群眾化解矛盾“只進一門、只跑一地”。13個鄉(xiāng)鎮(zhèn)及城市社區(qū)立足實用實戰(zhàn)實效,將綜治中心與便民服務中心或司法所整合,實現“雙中心”共治的工作格局。
突出“三個重點”,嚴把運行關
“有需要的群眾到咱們綜治中心以后,先在接待大廳找到對應的窗口進行登記受理,如果情況不復雜,能當場調解處理的,直接請雙方到調解室先行調解,不能調解的由中心分流。對涉及多部門或輪駐、隨駐單位的事項,通過‘吹哨報到’機制,通知相關部門聯合接待。”靈臺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靈臺縣全面規(guī)范“三調”對接工作流程,嚴把各環(huán)節(jié)運行關口,綜治中心實行“派單制”,收集各類事項后,統籌各職能部門單位依法依規(guī)化解矛盾糾紛,并建立跟蹤回訪機制,實現閉環(huán)管理。
權責清晰是重點。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推進“訴調、檢調、警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全面推進訪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網格員績效考評辦法》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明確了“三調”對接的范圍、流程、時限,壓實落靠各職能部門責任,真正做到了權責清晰、任務具體、分工明確、執(zhí)行有力,為深入推進“三調”對接工作提供了遵循。
流程規(guī)范是重點。建立了案件登記、分流、跟蹤、反饋等工作流程,確保每一起糾紛都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法、公、信訪等單位將受理的適宜調解的矛盾糾紛推送至縣鄉(xiāng)綜治中心,綜治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先行分配至各調解員限期進行調解,需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發(fā)揮“吹哨”作用聯合調解。對于不能到達現場的當事人,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案件的網上受理、網上流轉、網上調解,方便當事人及時參與,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果保障是重點。對于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案件,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zhí)行力,確保調解成果得到有效保障;對于調解不成功的案事件,引導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并積極銜接司法局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實行優(yōu)先受理、優(yōu)先指派、優(yōu)質服務,避免其因無法獲得法律幫助而采取極端手段,真正做到了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wěn)定。
堅持“兩個注重”,嚴把質效關
“我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前來反映問題,但沒想到問題真的解決了,真的太感謝馮法官了……”仇某說道。
2024年4月初,獨店鎮(zhèn)村民仇某稱其兒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家庭證件在某小額信貸公司貸款6萬元,并質疑該小額信貸公司貸款程序的合法性,與該公司產生矛盾糾紛。此糾紛當事人同意后,被縣信訪局推送至縣綜治中心調解。靈臺縣綜治中心專職人民調解員李喜學、馮國興一方面對某小額信貸公司的貸款流程進行法律法規(guī)審查,另一方面對借款人的貸款行為進行法律知識普及,經過多輪耐心溝通,某小額信貸公司最終同意減免仇某貸款利息3000多元,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申請了司法確認書,矛盾糾紛得到化解。
這只是“三調”對接實戰(zhàn)化的一個縮影。靈臺縣堅持把“三調”對接作為綜治中心實戰(zhàn)化的重要抓手,夯基礎、補短板、建機制,全面提升“三調”對接工作質效。
注重機制健全完善。建立并嚴格落實了定期調度、隨機督查通報、綜治中心工作例會、考核考勤等工作制度,做到按章辦事、依規(guī)行事、制度管人??h委分管領導先后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及相關職能部門督查“三調”對接工作8次,縣委政法委充分發(fā)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組織推動、協調落實職能作用,組織召開“三調”對接工作會議12次,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下發(fā)平安靈臺信息專報通報工作進展16期,為縣委縣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的同時推動工作走深走實。
注重糾紛化解質效。通過“訴調、警調、訪調”對接工作,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升級,維護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2024年以來,縣綜治中心共受理“三調”對接案件3137起,調解成功2196起,成功率70%以上。通過多元解紛,全縣未發(fā)生因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引發(fā)的“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平安建設連續(xù)多年考核為優(yōu)秀等次。今年以來,全縣刑事發(fā)案、治安警情分別同比下降27.91%、6.35%,群眾安全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調處,化于萌芽、止于訴前成果不斷鞏固。
下一步,靈臺縣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現場會精神,加快推進縣級綜治中心改造升級,完善功能設置,實現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五方面規(guī)范化,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每一項訴求都依法辦理,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